4月19日上午,由山东大明书院和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在济南德润高级中学举行开班典礼。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民进山东省委会监督委员会主任张志勇出席典礼并讲话,民进山东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郭永军到会致辞,齐鲁师范学院副院长、民进山东省委会副主委刘德增出席并授课。历下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孟薇主持开班典礼,历下区幼儿园、中小学领导和教师骨干共三百余人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为期一年,共安排16场讲座,分两个学期完成。培训班旨在提高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专业素养,以适应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课程建设的需要。
张志勇在开班典礼指出,山东是儒家文化发祥地,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担负着神圣使命。去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听取讨论时谈到,要注重中华文化和红色基因的传承,中小学不能只教数理化,更要担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的重任。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省教育厅积极推动,民进山东省委会主动参与,山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方案,并在2017年9月全面开设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张厅长还从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文化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位教师必备的文化素养三个方面与现场教师做了分享交流。
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郭永军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大力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已成为民族共识,上升为国家意志。在我省2017年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投入使用后,民进省委会发现师资问题是课程实践中的“瓶颈”,加强师资培训呼声强烈。民进省委会将充分利用人才智力资源,竭心尽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设服务。
开班典礼结束后,齐鲁师范学院副院长、民进山东省委会副主委刘德增教授作了题为《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教育》的专题报告。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念界定、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等方面讲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文化的价值观、齐鲁文化的优势、以文化人的标准,并与现场教师交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现场氛围热烈。